胸腔积液的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,这种呼吸困难多表现为劳力性也就是活动后的呼吸困难。 另外胸腔积液的症状轻重还取决于这个胸腔积液的量,如果量很少,比如只有一两百毫升的话,那这个患者可能感觉不到任何症状,但是胸腔积液的量如果很多的话,比如积液量超过一两千毫升,那么这个患者他的胸闷、气促,也就是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就会比较明显。 此外,由于胸腔积液,多是由于很多的原因造成的,症状还存在于基础病因,比如说结核的患者,就可能会出现咳嗽、咳痰、盗汗、消瘦等等。 肿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原发肿瘤的症状,比如说肺癌的患者可能会有胸痛、咯血,乳腺癌的患者可能会有乳腺的肿块,其他的病因还有很多,比如说心力衰竭、肝硬化、肾衰、低蛋白血症、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,那么这些胸腔积液的患者还会有这些基础疾病的症状。
胸腔积液属于一种症状,临床多数是由于胸膜炎或者是肺炎,以及外力刺激导致的局部组织粘膜水肿渗出液增多,其次也有可能是属于恶性肿瘤病变导致的。这种胸膜积液会压迫肺脏,引起刺激性的咳嗽,是属于一种并发症,如果是由于呼吸道急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胸腔积液,需要尽早采取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,如果胸腔积液较多,还应该进行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,缓解不舒服的症状。
积水专家__胸腔积液积液的症状与治疗
主任医师——治疗身体各部位积水(胸腔积水、肺积水、腹腔积水、肝腹水),采用《》,“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始终也。若三焦气塞,脉道壅闭,则水积为饮,不得宣行,聚成痰饮”。 人体水液的输布排泄,主要依靠三焦的气化作用和肺、脾、肾的功能活动,气化则水行。通过此方法患者体液得到正常的输布和排泄,强心开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,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重新调动人体自身机能,使积水从大、小便自然排出体外。从根本上解决了积水不断复发中、西医临床难题。
经典方法—《》
队经过数年研究结合各自临床经验,综合总结出治疗全身各部位水肿的经典方法——疗法。该方法通过扶正培本、行气利水、益气活血全面消水肿,从根本上排出体内瘀积之水。
第一:扶正培本 调达三焦
肺主行水,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、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。由于肺为华盖,其位最高,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,所以说“肺为水之上源,肺气行贝水行”(《血证论‘肿胀》)。
脾运化水湿,配合肺、肾、三焦、膀胱等脏腑,调节、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。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。
肾主水,肾为水脏,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。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。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将水谷精微中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周身;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后的浊液排出体外。这两方面,均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。
总之,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,需要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协同配合,又是以肺、脾、肾三脏的功能活动为主的,“凡水肿等症,乃肺、脾、肾三脏相干治病。盖水为至阴,故其本在肾;水化于气,故其标在肺;水惟畏土,故其制在脾”(《景岳全书·肿胀》)。可见水肿的发病与肺、脾、肾三脏的气化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第二:行气利水(强心肾 健脾胃 宣肺养肝)
祖国传统医学虽然认为水液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由肺、脾、肾等脏腑共同完成的,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。因肝主疏泄,能调畅三焦的气机,促进上中下三焦肺、脾、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机能,即通过促进脾之运化水湿、肺之布散水津、肾之蒸化水液,以调节水液代谢。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。“上焦不治,则水犯高源;中焦不治,则水留中脘;下焦不治,则水乱二便。三焦气治,则脉络通而水道利”(《类经,脏象类》)。肝的疏泄正常,气机调畅,则三焦气治,水道通利,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,故曰:“气行水亦行”(《血证论·阴阳水火气血论》)。若肝失疏泄,三焦气机阻滞,气滞则水停,从而导致痰、饮、水肿,或水臌等。故曰:“水者气之子,气者水之母。气行则水行,气滞则水滞”(《医经溯洄集·小便原委论》)。由此可见,肝脏是通过其疏利调达三焦脏腑气机的作用,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活动的,这就是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,是协助行水的重要一环。
第三:益气活血 补气利水
肾司开合,为主水之脏。脾主运化水液,为水液代谢之枢纽。肺主行水,为水之上源。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气行则水行。心主血脉,行血而利水运。饮水入胃,中焦之水经脾气的运化,肝气的疏泄,散精于上焦;心肺同居上焦,上焦之水为清水,清中之清者经肺气宣发,心脉通利而散布到肌腠、皮毛、四肢、百骸,其代谢废物即变为汗液等排出体外;清中之浊者得肺气肃降而输达下焦;归肾之水为浊,浊中之清者复经肾气的蒸腾上升至心肺而重新参加代谢,浊中之浊者经肾气开合送至膀胱,而排出体外。
水液的正常代谢,与五脏系统功能正常,阴阳平衡密切相关,阴阳并需,尤以阳气为要,阳旺则气化,气化则水自化。水与血同源异名,水病不离乎血,血病而不离乎水。水与血在生理上互相为用,病理上互为因果。水病则累血,血病则累气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