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液体来发挥其正常生理作用,当腹腔内液体量产生过多,超过一定量的时候就称之为腹腔积液。当腹膜被细菌、病毒、肿瘤、结核等感染时,就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即腹水,此外腹腔内脏器病变也可能产生腹水。如消化道有肿瘤、溃疡等病变发生,消化道穿孔时消化道内容物扩散入腹腔产生积液;肝硬化时,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大大下降,病人的整个身体处于低蛋白血症状态,在机体自身内环境调节下,细胞内的水分就跑到了腹腔及组织间隙中,在腹腔内行成腹水,在四肢表现为水肿;肾病失代偿期,如尿毒症患者往往有腹水。总之腹腔积液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腹水产生过多,产生与吸收失衡所致。
能够引起腹腔积液的疾病,有以下几种。 1.心功能减退,或者心功能衰竭。 2.肝硬化低蛋白血症,门静脉高压。 3.营养不良,低蛋白血症。 4.肾功能衰竭。 5.腹腔感染性疾病 腹腔积液按照性质,可分为感染性积液和非感染性积液;按成分,可分为渗出性积液和漏出性积液。 一.心功能衰竭时,会有心慌、气促、乏力,双下肢和颜面部水肿。胸腔和腹腔同时有积液;患者往往有高血压等。通过强心利尿,水肿减轻,胸腔和腹腔积液逐步吸收。 二.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。患者既往有肝炎等基础肝病病史,表现为消瘦,乏力,胃肠功能减退,胃镜检查可见胃底静脉曲张,彩超或者ct检查门静脉增宽,脾脏增厚,大于3.8厘米,腹腔积液量往往较大,肝功能减退明显,但是没有胸腔积液。由于回流障碍,腹水吸收困难。一般需要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,促进积液吸收。临床上常用的有奥曲肽降低门静脉压力,同时应用利尿剂,以及提升血浆蛋白水平等措施促进腹腔积液吸收,严重者需要手术切除脾脏。 三.营养不良导致的腹腔积液。病人往往有基础病,比如肿瘤,结核等,消瘦明显,伴有贫血,胸腔腹腔同时出现积液,下肢水肿。通过静脉营养,输入人血白蛋白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,腹腔和胸腔积液会逐步吸收。 四.腹腔感染性积液,与腹腔原发的感染性疾病有关系。通过积极的治疗,消除病因,腹水逐步消失。
引发腹腔积液的原因是: 1、门静脉压力增高:正常时肝窦压力十分低(0-2mmHg),门静脉高压时,肝窦静水压升高(门脉压力 lommHg,是腹腔积液形成的基本条件),大量液体流到Disse间隙,造成肝脏淋巴液生成过多。肝硬化病人常为正常人的20倍,当胸导管不能引流过多的淋巴液时,就从肝包膜直接漏人腹腔形成腹腔积液。肝窦压升高还可引起肝内压力受体激活,通过肝肾反射,减少肾对钠的排泄,加重了水钠潴留。 2、内脏动脉扩张:肝硬化早期阶段,内脏血管扩张,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等,将有效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。肝硬化进展期,内脏动脉扩张更明显,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明显下降,动脉压下降,进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、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、增加抗利尿激素(ADH)释放来维持动脉压,造成肾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。门脉高压与内脏血管扩张相互作用,改变了肠道的毛细血管压力和通透性,有利于液体在腹腔积聚。 3、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:肝硬化病人摄入减少,肝储备功能下降,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,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,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,大量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,形成腹腔积液。 4、其他因素:血浆中心钠素相对不足和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、雌激素灭活减少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排水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素分泌减少,造成肾血管收缩,肾脏灌注量下降,肾血流量重新分布,均与腹腔积液的形成和持续存在有关。
了解更多可在线咨询。